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乾隆花园在故宫外东路宁寿宫西侧。建于清乾隆后期。是乾隆帝兴建太 上皇宫宁寿宫时在近旁营建的花园,供他养老休憩。园南北长160米,东西宽37米,占地5920平方米。园分5个部分,著名的建筑有古华轩、楔赏亭、旭辉 亭、遂初堂、萃赏楼、延趣楼、符望阁、竹香馆、倦勤斋等。分布错综有致,间以逶迤的山石和曲折回转的游廊,使建筑物与花木山石交互融合,意境谐适,是故宫 中著名的园林。内饰奢华、令人惊叹的乾隆晚年“私家豪宅”样板间――倦勤斋将于明年首次有限度地向世人开放。
专家解密: 3万部件五年复归原位
“专家们打开倦勤斋大门的时候看到的是房间地面上到处散落的各种部件,有玉片、有小木雕。”熟悉整个修缮过程的美国专家白铃安站在会客厅,小心地用手电指着栩 栩如生的木雕说,5年前,工作人员在这个封闭了近80年的屋子里收集到了大约3万个散落在各处的部件,人们把所有掉落的小部件拍照编号、单独装在塑料袋 里,尔后分别放回原位。“20多位中国南方最优秀的工艺大师在这间房子里辛苦工作了5年,才把这些东西恢复成乾隆时期的原貌。”
巨幅绢面通景画惊艳复原
倦勤斋最令人目瞪口呆的是西侧房间内总面积达140平方米的绢面通景画。乾隆当年艺术鉴赏品位极高,他在退位之前就下令建造了倦勤斋,房间里当时连窗台上都 摆满了古玩玉器。据记载,乾隆放在倦勤斋的珍玩总数多达1739件;而西侧房间内,这样大面积使用了欧洲透视艺术和光线技巧的绢面通景画在中国可以算是绝 无仅有。
站在房间里环顾通景画,飞鸟、蓝天、宫阙、远山惟妙惟肖,更巧妙的是四周景物同屋顶的紫罗兰藤萝架融为整体,北墙上还绘制了一道与戏台南侧金丝楠木篱笆墙一样的景物,真假相对,共同模拟了一个可以乱真的庭院景色,让人忘记这是在室内。乾隆当年 就坐在东面黄绸缎床榻上看戏,昨天恰巧有两位艺人走上戏台,京腔京味过了近一个世纪又回响在倦勤斋。
乾隆起居室双层玻璃防尘
带着金顶的小戏台在通景画、壁纸,还有暖色调地毯的衬托下华贵异常。故宫文物“医生”曹静楼说,长达5年的修缮主要的精力几乎都花费在这幅通景画上,专家们 经过大量科学实验才确定了矿物质色彩及胶的各种比例。“修复最难的一环就是恢复旧有的色彩,仅仅修复通景画就花费了800多万元。这次修缮之后,画应该可 以保存150年之久。”专家们甚至连两间屋子所有的壁纸都重新勘定过,为了保持历史原貌,技术人员多次模拟仿造,一块将近半平方米的壁纸造价几乎可以说是 中国最高的了。
房间里光线有些昏暗,当年房屋里尘土较多,对通景画损坏严重,安装双层防尘玻璃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灰尘,两层玻璃中间夹着一大张白纸,用磁铁控制升降,房间的光线进量收放自如。
参观指南: 倦勤斋明年有限开放迎客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表示,修缮完的倦勤斋将在明年有限度地向公众开放。但倦勤斋因为自身空间狭小,不太可能大规模接待游客参观。“而且,这两个房间还要 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人员过多也不利于文物的保护。”将来即使是少量游人也不可能进入房间内部,更不太可能上到二层的小隔间参观,即便是在会客厅的门廊 也应该穿上鞋套。
最新发现: 竹节内隔上雕刻虫和鸟
在5 年的修缮工作中,故宫文保专家发现,在倦勤斋使用了一种过去从未发现的雕刻材料。“乾隆时期的工匠竟然用竹节内隔(竹子里面的隔断部分)作为雕刻虫豸的材 料。”曹静楼惊讶地告诉记者,在此前故宫其他建筑中,从来没有发现过用这种材料进行雕刻装饰。他说,这反映出乾隆在建造倦勤斋时要求很高,工匠们力求新的 思路,大量采用了创造性的方法和材质。
六百岁空竹有了专门博物馆,明年初正式对外开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空竹,将首次在北京拥有自己的博物馆。参照南城“四合院”特点,北京空竹博物馆已在报国寺地区小星胡同重新搭房梁动工建设。博物馆将系统展示空竹的历史、17道工序制作工艺、抖空竹技法、保护传承现状等内容。
博物馆藏品: 历时两个月已经征集到200余件空竹实物。征集到的200余件空竹实物中,几件来自奥运“祥云小屋”的空竹格外引人注目。
开馆时间: 2009年初
小编点评: 空竹博物馆有5个“福娃”造型的小空竹是用小叶紫檀木做成的,非常珍贵。对空竹感兴趣的市民,今后也可以随时在这个博物馆学习如何抖空竹。
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有望2010年建成竣工开园迎客
秦始皇帝陵区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人类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地下文物宝库。根据多年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秦始皇帝陵区的文物密集区 为19.63平方公里。若干年来已经勘探的陵园面积为80万平方米,尚有130万平方米的面积未曾勘探。外城以外的17.5平方公里基本上没有进行大面积 的考古勘探。
小编点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是中国最大、最为重要的文化遗址公园,而地宫的5大悬念也一直困惑着人们,这块土地的勘探是中国运用现代科技最多的考古工程,但是历经5年还是没有办法打开地宫,这个遗址公园或多或少能够告诉大家一些地宫的秘密!
望远镜百年发展史, “伽利略望远镜”展
仰望星空,看那点点繁星,人们总是会一次又一次的被深邃的夜空所吸引。“那是什么?”古往今来的人们常常会在此时产生同样的疑问。望远镜的发明以及在天文观 测上的运用,回答了的诸多疑问,为人类更好的认识星空、探索宇宙提供了十分有力的帮助。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天文馆、意大利佛罗伦萨科学史博物馆 (IMSS)策划主办的
展览时间: 2008年10月15日―2009年元月20日
展览地点: 北京天文馆A馆东厅
小编点评: “伽利略望远镜”展览描绘了十六世纪以及之后的一百年里望远镜的发展过程,讲述了望远镜在时间计量以及经度测量上的重要运用。此外,展览还精心设计了许多展品,将那些曾经触动科学家思考的重要实验和现象直观的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中国古瓷博物馆”开馆
“中国古瓷博物馆”在天津隆重开馆,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亲笔题写馆名“瓷房子”。整座瓷房子全部用古瓷装饰而成,共耗费了4亿多片古瓷片和20多吨天然水晶与玛瑙。
博物馆藏品: 13000件古瓷器、300多件汉白玉石雕。汉代绿釉、唐三彩、元青花、“汝哥钧定官”……几乎中国历史上任何有记载的瓷片都能在“瓷房子”见到。
博物馆特色: 除了作为古瓷博物馆之外,也将作为拍卖行对社会开放。就在开馆之后,“瓷房子”的首场义拍也隆重开槌,当天拍出的68万元善款将全部捐赠给北京奥组委、中国红十字会。
小编点评: 除了有展览和拍卖瓷器外,“瓷房子”主题邮资明信片也由天津市邮政局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小编觉得,咱小老百姓买不起瓷器也可以买套明信片来过过“瓷”瘾。
84岁老人希望建立“古钱币博物馆”
涿州的郎泰富老人今年84岁,从事古钱币收藏50多年,被收藏界尊称为“古钱王”。他收藏的夏商时期至明清民国数千年没有断代的古钱币4000多种、10000多件,尤其是他对战国布币的收集和研究,填补了中国先秦古钱币收集和研究的空白。
郎泰富老人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建立个人的“古钱币博物馆”,供后人参观鉴赏,铭记历史。
小编点评: 现在个人博物馆已经成为博物馆发展的一个趋势,不少的珍品都出现在这些看似简陋的小房子里面,其实这方面爱好者同文物收藏者一起开办博物馆不失为一件美事。
投稿邮箱:hanhaiqikan@163.com